扫描节目二维码可以进入《江苏红色特工档案》喜马拉雅主页收听,4月17日节目更新到第十八集《周镐:从“军统”少将到红色特工》,由国家一级演员于东江老师播讲,下面我们为大家全文刊出文稿——
周镐:从“军统”少将到红色特工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的淮海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以60万兵力战胜国民党军80万精锐部队,这场战役的胜利,除了高超的指挥艺术之外,中共在隐蔽战线上所进行的统战、策反工作也功不可没。解放军把政治攻势与秘密策反相结合,成功地策动了大批国民党军起义、投诚。在这一系列起义、投诚的背后,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为此付出了心血甚至是生命的代价,红色特工周镐便是其中一位。
周镐1910年出生于湖北罗田的一户农家,14岁考入武汉私立成呈中学,在校期间接受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决心为此而奋斗。1934年,周镐参加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也就是“军统”。抗战期间的1943年初,周镐被国民党政府从贵州调到重庆,军统局局长戴笠给他安排了一个艰巨且危险的工作:返回南京,潜伏于汪伪军事委员会,为重庆政府收集汪伪情报、策反汪伪军队,以及做周佛海与重庆政府的桥梁。不久后,周镐秘密前往南京。
当时周镐潜伏在南京汪伪政府军委会,是一个十分活跃的人物,表面上混得有头有脸,但谁能知道他内心的痛苦与紧张。他整天生活于恐惧之中,后来给妻子的信中写道:“……你未必相信也,在京伪军委会工作期间,虎口之内,幸有余生,期间痛苦,一言难尽,今日尚在者,非祖宗福荫,早丧残生了。”
1943年底,周镐秘密组建的军统南京站开始了活动。军统南京站早在1937年军统撤离南京前就建立过,并配置了电台,但南京一沦陷,这个南京站就叛变投敌了。以后军统在南京的组织规模都比较小,在日伪的眼皮底下也不敢有大的活动。周镐重新建立的这个南京站,规模较大,下设八个组。军统南京站算是沦陷区的大站,周镐身负重任,工作效率也很高,成果显著,戴笠颇为满意。不久,周镐被戴笠提拔为少将。
1945年8月,抗战胜利结束。日本投降的第二天,周镐在南京宣布成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京沪行动总队南京指挥部,指挥部就设在新街口的汪伪中央储备银行。周镐通宵达旦地接收汪伪部队、电台、报社,并抓捕了47名汉奸。三天后,周镐在国民党纷繁复杂的利益冲突中被戴笠逮捕入狱。1946年3月17日戴笠因飞机失事身亡,周镐在供职于军统的好友帮忙下走出了监狱。
出狱后的周镐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周镐了,他变得沉默寡言,闲居在南京二条巷蕉园5号的家中,没有工作,生活相当艰难。在军统多年,周镐早已厌烦了这种工作环境,他对国民党内部的互相倾轧、贪腐渎职恨之入骨,对国民党彻底失去了信心。正当周镐迷茫之时,他的同乡、黄埔同学、中共地下党员徐楚光闯入了他的生命,成功策反了他参加革命,后由华中分局书记邓子恢批准加入共产党。这时,军统局改为保密局,周镐以中共特别党员的身份潜伏在保密局里,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京、沪、徐、杭特派员,负责在国民党军队内部开展策反及情报工作。
周镐在日记中写道:“我当共产党,的确为不良政治所驱使,余妻当有同感,乃商议做解放工作,正好徐祖芳同志函约相晤,恰到好处而成功。”日记中的徐祖芳,便是徐楚光的别名。
徐楚光希望周镐能利用他在国民党中的特殊地位与影响,搜集情报,并对孙良诚、吴化文、郝鹏举等部进行策反,瓦解敌军力量,配合人民解放军的战场攻势。经过深思,周镐接受了任务,在与徐楚光的多次讨论中,周镐提出,他与孙良诚有一定私交,抗战时期就曾为重庆政府策动过他,可以先从策反孙良诚着手。徐楚光同意了周镐的意见。
1947年10月,周镐奉蒋介石之令前往宿迁孙良诚部驻地,调查孙良诚“私通”李济深之事。孙良诚得知蒋介石怀疑自己,十分恐慌,请求周镐从中帮忙。周镐指出,孙良诚的唯一出路是起义,投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孙良诚同意起义,但提出高级军官家属转移费用等条件。1947年9月,徐楚光的政治交通员被捕叛变,供出周镐是共产党员。同年12月,周镐被保密局逮捕,策反孙良诚一事耽搁下来。因保密局拿不出确凿证据,1948年4月将周镐释放。5月,因叛徒告密,再次供出周镐,周镐被迫离开南京,进入苏北解放区隐蔽起来。
周镐过去在南京过的是高级军官的生活,吃穿都很讲究,出有车,食有鱼,稍微走一点路,都感到很吃力。但到了解放区,一天走七八十里路,还是泥泞土路,居然不觉得累和苦,这不能不说是精神之作用。周镐为了报答党和人民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全身心地投身到工作之中,不分昼夜地奔波于宿迁、睢宁、沭阳、新安镇等地,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还把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内幕写成《蒋帮拾零》《蒋政权的黑幕》《蒋介石的庞大特务系统》等文章。新华社和解放区电台将周镐的文章播出后,由于言之有据,鞭挞有力,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反响很大,在舆论上沉重打击了敌人,产生了很好的作用。这时,周镐在日记中写道:“生命仅一线之安,此后余生,当誓为党国人民尽忠,拼命消灭蒋贼政权。余生有幸,必达此目的也。”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8日,华中工委书记、苏北兵团兼苏北军区政委陈丕显电示周镐立即前往孙良诚部争取其起义,最低限度也得争取其中立。周镐接电后,立即赶赴孙良诚部队。12日,孙良诚率一〇七军军部及二六〇师向徐州方向逃跑,至睢宁城西刑圩时被解放军包围。周镐在此时赶到,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军中劝说孙良诚投诚。孙良诚迫于形势,只得下令向解放军投诚,并签署了无条件投诚书。14日上午,孙良诚率第一〇七军军部及二六〇师共5800余人正式缴械投诚。淮海战役中孙良诚部的投诚,使战略要地徐州的东南门户洞开,为解放军进军徐州,从侧面打击邱清泉、李弥兵团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949年1月初,周镐又接受党组织安排前往蚌埠策反国民党第八兵团司令官刘汝明。当时,淮河一带大雪纷飞,冰天雪地,周镐带着投诚的孙良诚等人马不停蹄地来到了国共的分界区淮河。临上船时,他从包里掏出日记本与钱物,对警卫员说:“如果我三天不回来,你就把这本日记和钱物交给夫人,照顾好我的家。”不等警卫员答话,周镐转身踏上小船,随船而去。
周镐等人被带至刘汝明部的防区。刘汝明虽然手握重兵,身为上将兵团司令,但他害怕保密局,由于身在前线,他更怕特务侦知他和中共方面的暗中往来,一旦让蒋介石抓住了什么把柄,他刘汝明兄弟及全家将死无葬身之地。
刘汝明听说过许多“双料特务”的传闻,他不能肯定周镐的身份到底是中共代表,还是保密局潜伏在中共方面的内线,于是将周镐前来策反一事迅速上报给蒋介石和“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与此同时,他一方面向保密局报告,一方面立即派人将周镐及其随从人员抓了起来,并押往南京。
蒋介石与保密局头子毛人凤对周镐的叛变十分恼怒,特别是蒋介石,几次重用周镐,没想到他竟然参加了共产党。周镐被捕后,这是他第五次入狱、第三次被关进南京宁海路19号的保密局看守所。几天来无人审讯,周镐知道这次他不可能再走出这个牢房了。
1949年初,保密局准备逃离南京,周镐被押到狱内刑场。那场面极具戏剧性,行刑者竟是周镐昔日的同事、曾经的同志。周镐对那位举枪对着自己的同事说:“兄弟,枪打得准点!”那位行刑者手颤抖了一下,子弹打在了周镐的左膀子上。随后又是一枪,仍然偏离了周镐的心脏。周镐满身是血,伫立在那里,岿然不动。见此情景,旁边的一个特务连忙再补一枪,就这样,周镐倒在了南京解放的前夜。
周镐牺牲的消息传到解放区后,党和人民无不为失去这样一位特别的党员而悲痛。周镐短暂的一生,走过了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最终还是坚定地投入了党的怀抱,直至用鲜血和生命实现了他“十死余生,须尽全力为革命而奋斗”的誓言。他的革命精神,就像苍松翠柏一样,万古长青。
《江苏红色特工档案》目前正在喜马拉雅热播,紫牛新闻也将为您同时逐集刊出足本文稿,感兴趣的朋友别忘了提前先收藏哦!
本期文稿整理:黄彦文
总策划:冯秋红 吴芳芳
制作:丁聪
编辑:春茹 耿思奇
图片:史洋洋
点击下图可跳至第十七集:
编辑 : 张艳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